以上六個Script功能提供基本運作功能,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首頁故事

賀本校三位教授論文 榮獲「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2008.06.10秘書處】

中央研究院於97年6月9日上午舉行「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頒獎典禮,由翁啟惠院長親自主持。本校共有物理系王道維教授、化學系蔡易州教授(以上為數理科學組)、語言所黃慧娟教授(人文及社會科學組)等三位年輕教授獲獎,學術表現獲肯定,值得賀喜。以下是三位獲獎同仁的簡要介紹:

王道維教授,曾在博士學位期間,即發展了第一個完整的理論,來解釋在半導體量子線或量子面中的Raman散射實驗,並成功地解決了過去二十年間理論所無法解釋的散射強度的問題。2001-2002年,則發展出一個完整的架構,來統合單層與雙層量子霍爾效應中的平行磁場的影響。2002年以後,轉入新興的領域---極冷原子系統,並率先提出一個不但可定性、也能定量解釋在微小導線上的冷原子形成片刻分離現象的理論。回台灣後,更推廣過去的研究結果,首先提出目前唯一可以應用至實驗參數區域的強偶合超流理論。提到得獎,王教授表示非常感謝清大物理系與國家理論中心在其剛回國的這段時間的支持與幫助。他強調一個好的研究環境與風氣,是需要不斷的被鼓勵與自我挑戰的,否則很容易受人性軟弱與世俗風氣所影響,而流於守舊停滯。就他個人而言,這次獲獎固有一定的激勵,但更希望能看到其他所有同仁的辛勤努力,也都能在這校園裡開花結果。

蔡易州教授,積極投入當代無機化學合成的一項重要研究課題,是合成具有高活性但穩定的金屬化合物來選擇性的活化氮氣、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熱力學非常穩定的氣體,希望可將這些氣體轉化成具經濟價值的物質。所以他們的方法是合成低價數且低配位的過渡金屬化合物。根據此一原理,他們合成出許多低配位數的雙金屬化合物,這些雙金屬化合物其結構本身即具有值得深入探討的地方,有些是具有非常特殊的金屬-金屬鍵結。提到研究貢獻,蔡教授則說明:金屬和金屬間有四重鍵自1964年被發現以來,此特殊的金屬間的鍵結便成為合成化學家和理論學家的廣汎研究,目前約有上千個此類化合物被合成出來。這些成果已歸納在所有的無機化學教課書中,可見其重要性。他們的研究,發現了一個具有四重鍵的雙鉬化合物不僅結構上與四十幾年來所報導的不同,連金屬間的四重鍵的鍵結理論也不一樣,此一結果有助於化學家對金屬-金屬四重鍵開啟新的思維。此外,他們也探討一價鋅之間的鍵結。鋅的氧化態一般以二價存在,因此具有鋅-鋅鍵的化合物非常少,目前其正致力於此類化合物的研究。

黃慧娟教授,個人專長領域在音韻學、南島語言音韻等。提到個人研究貢獻,她則說明文獻上有關台灣南島語言的音韻研究,對於個別音段如何變化已有不少描述,但對於音段串連之後形成的音節、以及音節串連之後產生重音與非重音節區別等節律方面的議題,則少有著墨。此次獲獎的三篇系列論文,主要的貢獻在於釐清布農語的節律結構,包括節律結構中的韻律詞、以及之下的韻步結構、音節內部組織、音拍性、音節形態與音段規則的關係等,深化了對於布農語的敘述與分析,並呈現了布農語語料對理論音韻學發展的重要意涵。提到獲獎感言,黃教授除感謝家人的支持,讓她得以一圓夢想、從事語言學方面的研究,更感謝清大提供良好的學術研究環境,台灣南島語言瀕臨滅絕的危機,期盼未來投入更多心力記錄這些珍貴的語言。

中研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係依據第廿一次院士會議決議所設置,期以鼓勵國內年輕學者在學術上作深入研究,並勇於嘗試具原創性、突破性之研究題目,進而拓展視野,提昇研究成果。該獎項分為數理科學、生命科學、人文及社會科學三組,此獎在台灣學術界深具鼓勵與啟發意義,甚受學術界重視。本校同時有三位教師獲獎,相當難得,亦著實展現校內年輕教授的學術實力與潛力,未來勢將給清華帶來新契機。

<<賀本校三位教授論文 榮獲「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