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六個Script功能提供基本運作功能,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首頁故事

吳誠文、馬振基二位教授獲教育部第17屆國家講座殊榮【2013.12.10秘書處】

 教育部於11月7日公布第17屆國家講座得獎名單。本校共有兩位教師獲得「國家講座主持人」獎,分別是電機系吳誠文教授,及化工系馬振基教授。兩人在「工程及應用科學」領域表現斐然,以下為各獲獎人簡介(依姓氏筆劃順序):

吳誠文教授已於清華任教26年,專長領域為積體電路設計與測試、半導體記憶體測試與修復(IC design and test; memory test and repair)。近年來的研究,著重於半導體記憶體與3D整合晶片(3D-IC)的測試與修復,主要目標是提升品質、可靠度與良率。他的記憶體內含自我測試電路(BIST),已被應用在SRAM、DRAM、快閃記憶體、MRAM、相變化記憶體,以及電阻式記憶體等,進而開發了一個BIST產生器,稱為BRAINS。研究成果已實際應用於無數的IC產品中,也已透過清學大學育成中心衍生厚翼科技公司。

積體電路技術進入SOC及3D-IC世代後,面臨了許多新的挑戰,測試機台建構成本的增加,是目前IC產業面臨的難題。吳教授因此提出利用無線介面來執行測試與診斷,此原創性的方法,不但解決了傳統測試機台現階段面臨的窘境,還可以大幅降低測試成本。

2008年起,他號召國內相關領域教授投入3D-IC的設計整合與測試技術的研究,並規劃、鼓勵、與引導工研院、學界、及產業界進行實質的合作,且成功說服政府投入資源,產官學界都因此獲益。

吳教授認為,學術研究與傳授知識是相輔相成的,從事研究可以深入瞭解既有知識,進而開創新的知識,教育學生並貢獻於社會。國家講座的設立說明了研究與教學的關聯與重要性,而教育的首要任務也是大學與教授應該深思的。

吳誠文教授的研究成果,除了發表許多高水準的國際期刊及研討會論文外,其產生的技術已實際應用於許多工業界IC產品中。這些技術不但衍生出數十項國內外專利,更有多項已授權業界。他的每位博士班學生都會參與業界研究計畫,目的在培養並訓練研究人員,擁有定義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多數與吳教授合作之企業,都會將其研究計畫之成果申請專利或寫成論文,因此他所帶領之研究團隊之態度與能力受到許多企業所肯定。

馬振基教授1969年畢業於成功大學化工系,1975及1978年分別獲得美國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之碩、博士學位,並在美國三家公司服務7年。1984年他應國科會邀請回國,任教於國立清華大學。

40年來,馬教授投入先進高分子材料及環境與能源科技之基礎研究,在高性能高分子複合材料(composite material),奈米、能源、環境材料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國際期刊論文約250篇,國內外會議論文150餘篇,培育博士生四十餘位,碩士生近百位。同時兼顧持續創新發明,保護智慧財產權,己獲得的國內外專利約120件,並成功將技術移轉給十餘家公司及研發機構。

而早在30幾年前馬振基教授即引進高性能纖維材料及高科技複材製程技術,成功的提升我國複材科技產業,獲得國內外產學界一致推崇。目前國內許多的航太、汽車、光電、半導體、遊艇產業,及各種3C器材、印刷電路板等,皆已使用玻璃纖維、碳纖維或其他各種奈米材料當作補強材料,馬教授實功不可沒。

此外,馬教授亦曾協助國科會推展「研究成果之智財權保護」、協助教育部推動「創造力教育計畫」,並曾擔任經濟部「創意生活產業」技術委員會之共同召集人。他獲得的學術殊榮,包括行政院傑出科技獎、國家傑出發明獎、國科會傑出研究獎、教育部產學合作獎、經濟部大學產業經濟貢獻獎、東元科技獎、侯金堆傑出獎,及教育部學術獎等。

馬教授對臺灣材料界的最大貢獻,在於當年回國時引進當時國際最先進的複材技術,使臺灣在複材領域得以快速逐步走向世界前端,因此獲得「教育部國家講座主持人獎-工程及應用科學領域」的肯定。

馬教授認為對一個長期深耕者而言,獲得「教育部國家講座主持人」是一個莫大鼓舞,除感謝清華提供優質環境,亦感謝家人的長期支持,以及曾經參與研究的碩、博士班研究生共同打拼,未來將更努力創新,追求卓越。

<<吳誠文、馬振基二位教授獲教育部第17屆國家講座殊榮>> 檔案下載:PDF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