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六個Script功能提供基本運作功能,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首頁故事

本校廖建能教授暨鄭傑教授榮獲「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2009.06.11秘書處】

中央研究院為鼓勵年輕學者勇於嘗試具原創性、突破性之研究,追求真理,造福人群,因此設置「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該獎項分為數理科學、生命科學、人文及社會科學三組,因審查過程嚴謹,並深具鼓勵與啟發意義,故甚受學術界重視。本校延續優良學術傳統,本年度共有材料系廖建能教授暨電機系鄭傑教授(依姓氏筆劃排列)等二位教授獲獎,相當可喜,以下為其個人簡介:

廖建能教授,為本校材料系90級系友,大學畢業後先後在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取得材料碩士與博士學位。1999年畢業後到Intel公司服務,擔任資深製程整合研發工程師。2001年回清華材料系任教。專長領域為積體電路連結導線可靠度問題(Interconnect reliability)、熱電材料與元件開發(Thermoelectric materials and devices)。此次獲獎的論文研究是探索運用在積體電路晶片中極微細的銅導線在高密度電流作用下的銅原子遷移行為。其研究團隊發現銅原子在晶界的擴散行為會受到奈米雙晶結構的影響產生遲滯現象。此一發現意味著若將高密度奈米雙晶結構導入積體電路晶片中的銅導線,將可減少銅導線斷裂的發生機率並有效降低因電遷移(Electromigration)現象所造成之積體電路元件失效問題。這對於下一世代積體電路製程技術的開發,具有極重要的啟發作用。相關研究成果刊登在2008年的《科學》Science期刊上。對於這次的獲獎,廖教授表示這是所有研究團隊成員長年密切合作共同努力的成果,獲獎的榮譽也歸功於所有團隊成員。此一研究團隊其他成員包含有本校材料系陳力俊教授、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材料系杜經寧教授,交通大學材料系吳文偉教授以及廖教授所指導已畢業的研究生陳冠嘉博士。另外,廖教授也要感謝國科會、教育部與清華大學的長期支持,使得此一研究計畫可以順利進行。

鄭傑教授,本校電機系93級校友,大學畢業直升本校電機所碩士班,隨後赴美取得康乃爾大學電機博士學位。2003年返回母校任教至今,其主要研究領域是「光佇列理論」、「高速交換機理論」、「訊息理論」及「無線通訊理論」。此次獲獎研究成果「光佇列理論」之系列研究論文,是一個研究如何安排光封包排隊的理論,並利用光交換機和光纖延遲線來「建造」光佇列以儲存光封包,這與大家所熟知的「排隊理論」著重於「分析」佇列的統計特性是截然不同的。由於目前世界上並沒有儲存光的隨機存取記憶體(optical RAM),造成網際網路速度無法大幅提升的瓶頸。鄭傑教授、張正尚教授及李端興教授所組成的研究團隊,提出的解決方法是用「光交換機」把光「導引」到「光纖」裡,讓光在光纖裡面兜圈子,等到「適當」的時機才將光放出來。由於實際上網際網路是幾乎無限不斷的湧進光封包,而要將這些光封包以有秩序而不發生碰撞的方法傳送出去,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因此這不僅是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同時也是目前被視為全光封包交換網路的一個迫切需要解決且極具挑戰性的研究方向。此次獲獎的論文在建造光學多工器(光佇列的一種)上有重大的理論成果,論文中首創的C-轉換對往後光佇列研究的重要性,正如同傅立葉(Fourier)轉換對通訊系統一般重要而不可或缺。此外,論文中並首度在世界上以嚴謹的理論分析解決了在實際應用時必定會遭遇到的容錯能力以及繞行光纖次數限制的問題,未來對業界將會產生非常大的貢獻。此次獲獎,鄭教授除感謝所有研究團隊成員的努力,也感謝國科會及清大「拔尖計畫」所給予的支持,並想藉此機會鼓勵年輕一輩的學者,能有勇氣從事一些有前瞻性的、有影響力的、有挑戰性的研究,他說:「只要堅持下去,一定會有所突破!」

「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的設立,主要是希望鼓勵年輕研究人員致力研究的深度,避免因升等或定期申請研究經費,而只做輕薄或速成之題目,卻忽略學術研究的本然目的。長年來,本校的研究風氣,不僅注重論文量的提升,更是講究論文的品質與淑世效用,此由本校教師連年獲獎的肯定,可獲證明。

<<本校廖建能教授暨鄭傑教授榮獲「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