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六個Script功能提供基本運作功能,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首頁故事

化學系王素蘭教授榮獲「傑出人才講座」【2009.01.15秘書處】

本校王素蘭教授,因在化學、無機結構與材料化學等領域的傑出表現,榮獲財團法人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97年度第一期「傑出人才講座」,將可連續五年獲得獎助經費。

王教授於1986年八月進入本校化學系任教,除建立了一流的奈米孔洞材料化學實驗室,並且主持清華貴重儀器中心單晶繞射實驗室。在清華期間,共發表了250餘篇SCI論文。王教授專長為結晶學、單晶X光繞射、粉末X光繞射與無機固態化學;近年來致力於無機材料合成研究,在奈米孔洞材料研究上屢有突破與創新的研究成果,相關研究論文被刊登在美國化學學會期刊(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甚受國際矚目。2001年,王教授以合成第一個具有24元環奈米遂洞的主族金屬類沸石物質(NTHU-1),奠定了她在無機微孔結構研究領域上的領先地位;2005年又合成出第一個具有高量子效率的白光螢光無機奈米孔洞物質(NTHU-4),受到國際同儕與光電業界的重視,著名的國際光電雜誌- Photonics Spectra與英國材料雜誌-Materials World,均以專文報導。在2007年,王教授實驗室在合成上,又突破世界奈米孔洞結構的紀錄,報導第一個具有26元環奈米遂洞的金屬亞磷酸鹽(NTHU-5);2008初,王教授更報導第一個無機-有機複合奈米孔洞物質(NTHU-6),具有高量子效率的黃色螢光粉;此研究結果刊登在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的同時,也被美國科學雜誌(Science)介紹,選在Editor’s Choice專欄中報導:"Bright Yellow Grow", Science, 2008, 319, 387。

最近,王教授又率先嘗試使用綠色溶劑於奈米孔洞物質的合成上,在便宜又環保的草酸(oxalic acid)與膽鹼(choline cholide)兩種固體所混合形成的deep-eutectic solvent中,發現第一個具有奈米小管結構的無機-有機複合物質(NTHU-7),並進一步利用NTHU-7分別塗佈在UV LED 及 blue LED上,製成綠光與白光LED devices。這是世界第一個將無機-有機複合奈米孔洞物質成功應用於LED上,證實不含發光元素的奈米孔洞物質可在固態LED照明科技中,成為嶄新一類的color coversion phosphor。

王教授實驗室歷年來合成出為數眾多且具有特殊磁性、混價、混金屬、掌性的新穎固態物質,並特別將孔洞口徑達到1奈米以上的新穎結構,以清華大學(NTHU)命名。NTHU-n多次在頂尖期刊上的review articles中出現。由於研究成果傑出,王教授獲得95年度國科會新制傑出獎、中山學術獎、有庠科技論文獎及傑出人才講座等。同時,她目前亦兼任化學系主任工作,不論在研究及行政服務的努力,均備受肯定。

<<化學系王素蘭教授榮獲「傑出人才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