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情當前,校園緊緊相鄰的清華與交通大學也決定攜手拉起防疫線。清華與交大3月20日共同宣布,除了在即將來臨的大學入學個人申請互為筆試、面試的備援試場;兩校量測體溫的貼紙也啟動「清交申根」模式,比照26個歐洲簽約國取消國家之間的邊境管制,採用一致式樣的識別貼紙,只要在一校量測取得貼紙,即可進入兩校館舍,不需重複量溫,不僅方便省時,更可減少防疫人力物資的浪費。
清交互為備援試場
109學年度大學個人申請第二階段甄試即將從4月中旬展開。為避免因疫情導致大學部分或全校停課、影響考生權益,招聯會已要求各大學必須規畫備援試場。
本校焦傳金教務長表示,清華各校系將在4月16至25日舉辦二階甄試,為防患未然,他寫電郵給交通大學盧鴻興教務長提議兩校互為備援試場,立即就得到了正面回應。
交大盧鴻興教務長表示,考生權益至關重要,考量到清交兩校地理位置鄰近,很適合互為備援試場。若交大因確診2位以上而停班、停課,將由清華擔任甄試備援試場;執行細項將由各學系與學位學程評估招生人數和應試時間,彈性與清華對應的系所討論。
梅竹誼深 互援無礙
焦傳金教務長表示,清交的校園相鄰,兩校教師共同研究風氣很盛,且同為台聯大系統,清華學生每學期約有3百人次到交大選課,交大至清華選課的人次也相當。加上兩校行之有年的梅竹賽事,兩校師生及行政人員對彼此校園環境十分熟悉,兩校合作互援更無障礙。
本校今年估計將迎接約3700名高三生參加二階甄試,4月18、19日兩天是甄試高峰,估計約有2300人到校甄試。清華除與交大互援,也規畫鄰近的3所高中為備援試場,確保甄試順利進行。
交大將於4月15至26日舉行二階甄試,預計5月1日公布錄取結果。
「清交申根」 防疫無界
除了互為備援試場,清交兩校也展開更多元的防疫合作,比如之前量測體溫時,雖然兩校採用不同式樣的貼紙,但已相互承認,不必重覆量測。從昨天開始,更採用同一式樣的貼紙(每天更換顏色及數字),以利認證。
清華及交大表示,兩校因地緣之故,校園邊界緊密相連,清交小徑(或稱交清小徑)連結兩校腹地,學生經常跨校運動、用餐、選課,互動密切,合作互援才能確保防疫沒有缺口。
十年前,清華曾有位只能看見10公分世界的「微光女孩」莊靜潔,巡迴演講上百場,用她的生命故事激勵... (繼續閱讀)
本校於12月11日舉行校務發展諮詢委員會,諮詢委員們針對培養人才、發展後醫學領域、疫情後的挑戰三... (繼續閱讀)
本校運動員在今年的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表現亮眼,榮獲20金14銀18銅佳績,刷新校史、創下全大運得牌... (繼續閱讀)
本校特殊選才「拾穗計畫」今天放榜,今年有1193位學生提出申請,包括大一不分系的清華學院學士班及... (繼續閱讀)
為保育瀕危蕨類,本校在生命科學系特聘李家維教授的規畫下,從屏東的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移植烏來... (繼續閱讀)
許多已申請上國外一流大學及研究所的台生因疫情「卡關」,暫時無法出國。本校今年9月為這些學生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