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六個Script功能提供基本運作功能,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首頁故事

「青春,不服從」文藝創作展【2013.06.19秘書處】

 由台灣文學所「文學與創作學程」主辦,清華大學人社院、台灣研究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協辦,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的「青春,不服從」文藝創作展,自5月8日起,展開一連串的文創藝術表演活動,首先登場的是《一僱二主》論壇劇場表演,葉銘泉副校長及人社院蔡英俊院長皆親臨現場致詞。而文藝創作静態展也自5月21日在人社院空間展出,陳力俊校長親臨參觀,聽取同學的創意概念,並與蔡英俊院長共同主持開幕茶會。

陳校長首先引用諸葛亮名言:「青春作賦,皓首窮經,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青春」不能只在於學問上的精進,如何學會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年輕學子應該好好思考之處。對於「不服從」,校長也針對文學上、藝術上、公民上的不服從,列舉中外著名的人物與歷史發展與大家一起分享。文學上,黃春明、沈從文作品的能夠跳脫窠臼,最後成就一方格局;藝術上,西方繪畫史上對抗寫實主義的印象派之興起、音樂家史特拉汶斯基的〈春之祭〉,勇於和主流的形式對話的勇氣;公民不服從,則以大家熟知的甘地、馬丁路德、曼德拉為例,並藉此說明「不服從」是對思維桎梏的解脫。校長並提醒學生對於主流媒體的操弄應有「不服從」的態度,同時並勉勵在不服從之前,要有基本的知識,做好判斷,讓自己成為解決問題的一部份而非問題的一部份。

蔡院長延伸校長「恢復清華優秀文史傳統」的關懷,並從美學的角度來談這次的策展活動。他以康德對「審美的判斷是想像力的自由施展」,「美是道德上的善」,以及「想像力與道德之結合」等三個康德對於美學的闡釋,給予展覽祝福,並勉勵人社院學子們。

台文所柳書琴所長提到,「文學是生活中的鹽」,肯定臺灣文學的重要性,並感謝校長、院長對台文所和台研教專班的用心栽培。透過大家互相鼓勵,讓學生才華能盡情展現,並將此回流到社會大眾與諸多年輕學子,勉勵大家一起來生產自己人生中或他人生命中的「鹽」,期勉文創學程能從副修學程轉為主修學程。

第三波「藝術不服從」動態展,標榜跨出課程、面對校園、迎向社區、在地取材的理念,以週末下午茶劇場的悠閒形式呈現。「影像詩:關於心事,也關於遠方」節目裡,「新詩鑑賞與習作」課程指導老師李癸雲副教授首先介紹「跨界詩」的概念,以及「影像詩」的基本精神,並展示課程的教學成果。此次共有九位學生作品展演,類別兼含動畫詩、配樂詩、影像詩、實物詩等,精彩豐富。雖然多數作品為學生的首次嘗試,篇幅短小、概念簡單,卻能發揮創意,展現晶瑩剔透的詩質,激起觀眾熱烈的共鳴。

讀劇會I中推出本土劇作家陳梅毛的作品《我的光頭校園》(2000),由本學期「現代戲劇名著選讀」授課教師石婉舜助理教授指導全體修課同學讀劇演出。讀劇會II推出《一票懸命》(2012),由人社12黃衍方同學編劇,是去年度代表「劇本分析與習作」課程參加清華、中正大聯合讀劇會的獲獎作品。這兩齣劇作皆以戒嚴時代為背景,故事一發生於校園、一發生於眷村,兩劇皆採諷刺喜劇手法刻畫時代,戲謔之中傳達不堪回首的批判與哀戚。兩劇作者均出席讀劇會現場,並於讀劇結束後上台與台下觀眾交流,為讀劇會活動平添知性探討的深度,現場觀眾來自校內、校外,回應相當熱烈。

<<「青春,不服從」文藝創作展>> 檔案下載:PDF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