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六個Script功能提供基本運作功能,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首頁故事

台灣學術界第一人 鄭建鴻教授獲德國應用化學期刊報導簡歷【2013.04.26秘書處】

 國際頂尖期刊德國應用化學雜誌《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從2009年起主動邀請過去10年中發表超過10篇的學者,以簡短且輕鬆的問話,分享他們的興趣及學術研究,並從中分析這些優秀的化學家,希望能給讀者參考、學習,進而產生學術研究興趣的影響力。本校學術副校長、化學系鄭建鴻教授日前即獲邀刊登其作者簡歷(Author Profile),為台灣學術界第一位獲此殊榮者。

鄭建鴻教授於1979年回國後即在本校化學系任教,從事基礎科學與材料應用科學研究。他的研究領域中分為兩部分,一為設計及發展新的金屬錯合物催化反應,並將其應用在有機合成上,可有效地製備出多樣化的天然物骨架小分子,並探討金屬錯合物與反應物的作用機制,為反應過程提出更進一步的證據。另一方面為有機電致發光材料之設計及元件製作,當中發展出許多高效能且具高附加價值的材料,並以結合產業應用為最終目的。

鄭教授的研究成果卓越,在金屬催化反應研究中,代表論文為敘述鈀金屬化合物上芳香基與磷配位基上之芳香基交換反應,是金屬催化反應之重大發現,可解釋許多鈀金屬催化反應所生之副產物,曾獲美國Chemtracts期刊特別介紹。此外運用鈷金屬錯合物作為觸媒,成功發展出烯類與炔類之分子間還原偶合反應,為此類型反應樹立一新的里程碑。

近年來,鄭教授亦發展一系列的銠金屬與鈀金屬催化碳-氫鍵活化反應,大幅提升原子經濟效益並縮減天然物小分子之合成步驟。而材料元件方面,其中代表作之ㄧ為橘紅色發光銥化合物材料及其元件的成果,曾引起產學界人士熱烈討論,為最早發表可發橘紅光的銥化合物之一,同時也被日本人譽為台灣之光。

此外,鄭教授的藍光材料研究也曾獲Nature publishing group報導,文中指出該類型材料對於深藍光OLED有顯著的貢獻。鄭教授在從事光電領域研究過程中,其產出對於國內產學界有著顯著的貢獻,同時培育了眾多人才並投入台灣光電產業,影響深遠。

鄭建鴻教授曾任國科會自然處處長、清華研發長及中國化學會理事長,也獲得許多學術榮譽獎項,如三屆國科會傑出研究獎(1988~1990、1991~1995),教育部學術獎,兩屆教育部國家講座之殊榮(2004、2009年),2009年獲選為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2010年獲選侯金堆基礎科學數理類傑出榮譽獎,現任為本校學術副校長,對於推動學校校務及研究上,貢獻良多。

《應用化學期刊》是由德國化學會出版,為一涵蓋化學各個領域的同儕同行評審科學期刊,每周出版一期。該刊於2011年的影響因子為13.455,為發表原創研究的化學期刊中最高的。

<<台灣學術界第一人 鄭建鴻教授獲德國應用化學期刊報導簡歷>> 檔案下載:PDF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