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牛頓國際獎學金」獲獎名單日前發佈,本校材料所校友廖容蔚博士,是臺灣唯一獲獎者。這項獎學金資助年輕博士後研究員前往英國學術研究機構研究與學習,兩年資助金額約達500萬台幣。
牛頓國際獎學金 (Newton International Fellowships) 是由英國人文科學院 (The British Academy)、英國皇家科學院 (The Royal Society) 以及英國醫學科學院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共同贊助,希望吸引全世界一流的年輕博士後研究員前往英國研究,並期待受獎勵者與英國學術機構建立長期合作關係。
主辦單位每年選出約40位研究員,2014年錄取率約8%,今年錄取了37位,另外增額錄取10位。獎學金包含生活費、研究費,並代替研究員支付設備相關使用費給研究機構,補助期間為兩年,總金額達100,000英鎊,合台幣近500萬元。
廖容蔚博士是今年37位正取人選之一,他將以這筆獎學金前往劍橋大學物理系Russell Cowburn教授的團隊,進行磁性材料在三維記憶體方面的研究。
廖容蔚博士表示,由於希望拓展視野,增加國際經驗,因此積極爭取提供給國際研究人員的獎學金,也沒有限定要申請哪一個國家。收到獲獎通知後,他的劍橋指導教授Russell Cowburn認為,能夠得到獎學金評選委員的青睞,其中一大原因應該是廖博士過去經常參與國際學術活動,顯現了與世界互動的積極性,在這過程中,他也結識許多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同行」,對於申請獎學金很有幫助。
廖博士謙稱,自己的學術成就普通,大學時期幾乎都在打電動,直到念碩士班時才開始認真規劃未來。他希望自己變得更強,而身邊的強手都去國外繞了一圈才回來,所以也想要去國外看看。身邊沒什麼錢,因此他盡可能把握各種不用花太多錢出國,或是與國外學者接觸的機會。小至為老師邀請來的國外學者接機,大至申請到科技部千里馬計畫,到英國約克大學研究一年。
廖博士說,這些經驗對他申請牛頓國際獎學金都很有幫助。他認為,這次申請獎學金較為困難的地方在於他要收集到三份國外學者的推薦函,但卻不能找最親近的指導教授,因而過去認識卻又不算熟稔的研究員、學者朋友,意外地幫了大忙。因此,他給學弟妹的建議是,除了課業之外,也要擴大交友圈並思考如何強大自己來幫助別人,也許未來人生某個時刻,那些有點熟又不算太熟的朋友會伸出關鍵的援手。
今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日本東京大學宇宙線研究所長梶田隆章 (Takaaki Kajita) 教授,23日帶領其... (繼續閱讀)
新上任的台北101董事長的周德宇博士,是知名的經濟、財政學者,也是本校物理系89級校友。從清華物... (繼續閱讀)
清華愛樂管弦樂團2015年歲末,邀請中國一級作曲家莊漢為樂團量身訂作譜曲,並邀請中國二胡演奏家-... (繼續閱讀)
本校化學系黃哲勳副教授榮獲建大文教基金會第十屆傑出年輕金玉學者。傑出年輕金玉學者獎是台灣基礎... (繼續閱讀)
一年一度,清華校務發展諮詢委員會於12月07日舉行。今年共有刁錦寰委員、王汎森委員、朱建民委員、... (繼續閱讀)
大立光電林恩平執行長等一行,於11月26日到訪清華,會晤本校賀陳弘校長並參觀精密塗佈技術、高分子... (繼續閱讀)